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期待反腐败机关与审计高效联动/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5:47:44  浏览:89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期待反腐败机关与审计高效联动

       杨涛


因“审计风暴”被“双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副行长胡楚寿、于大路已被北京市检察机关立案批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2003年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揭开了农发行的“租赁”大案:1996年至1999年,农发行总行以租赁的名义,委托一公司购买电子设备和汽车等固定资产,总金额9.2亿元,其中8.1亿元曾被挪用投入股市进行股票买卖,所获收益去向不明,涉嫌重大经济犯罪。中纪委就此案成立专案组,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北京青年报》1月10日)
以往,人们总是在“审计风暴”刮过后翘首以望,希望能再刮起“反腐败风暴”,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再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今天,有关部门在李金华的2002年审计报告提及的问题中,终于揪出两只副部级的“大老虎”,做出了大快人心的举措。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关部门也将会在李金华的2003年审计报告提及的问题中,揪出些类似的“老虎”来。
由此看来,纪委、监察、检察机关反腐败机关与审计部门联动,对于在国家机关中进行“荡浊扬清”,清除自身肌体的腐败显得十分必要。
审计部门应当在反腐败斗争中应当充当排头兵、急先锋的作用。审计部门在帐务清查等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擅长于在财务账目中发现问题,这些都能为追查单位乃至领导干部个人责任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和高效的“炮弹”。纪委、监察、检察机关的反腐败斗争离不开审计部门的支持和协作。
纪委、监察、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发挥中坚的作用。如果有关部门对于审计报告中提及的问题置之不理,辜负了人民对其的重托,必将失去人民对其的信任。而且审计部门也将因此形单影只,没有反腐败机关的有力支持,所谓的“风暴”不过是一阵微风而已,说不定还会被审计对象反咬一口。
如今,我们的“审计风暴”是一年比一年刮得更猛,但是,本应由“审计风暴”带动下刮起的“反腐败风暴”却总是相对滞后,力度也总是显得不够。可以说,审计给纪委、监察、检察机关提供的炮弹很多,而有关反腐败机关已经利用的或想利用的却相对少。因此,在审计与反腐败机关的联动中,纪委、监察、检察机关步伐太慢,显得被动与落后。
因而,要使审计与纪委、监察、检察机关等反腐败机关的有效、及时的联动,我们不光要关注“审计风暴”,我们更要关心“审计风暴”过后本应掀起的“反腐败风暴”;我们不光要求审计部门要向人大报告审计情况,我们也要求监察、检察等反腐败机关要及时跟进报告对审计报告中提及的问题的查处情况,让审计报告查处的情况也要在阳光之下。如此一来,审计与纪委、监察、检察机关等反腐败机关才能有效联动,在反腐败斗争中高效运转。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调整书刊印刷企业承印范围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关于调整书刊印刷企业承印范围的通知
 (1993年9月18日新闻出版署发布)

  一、扩大省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的承印范围。今后,除国家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外,省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亦可承印全国范围的出版物。


  二、适当调整领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非书刊印刷定点企业的承印范围。领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非书刊印刷定点企业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批准,可承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正式出版物,其中确有生产能力并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还可承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类书刊。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控制。


  三、对进、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制出版物,仍实行“双向”管理。除需委印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核发批准件外,还需承印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或其委托的地、市级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核发准印证。
  承接境外(港、澳、台、国外)出版物的印制业务,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批准,报我署备案。印制的出版物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内销;需要在国内销售的,按照国家有关进口管理规定办理。


  四、继续坚持书刊印刷定点管理办法和书报刊印刷许可证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要根据当地印刷市场的需求情况,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国家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的确定审批工作已经结束,今后,除结合各地“年检”进行个别调整外,不再进行审批工作。省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的确定审批工作亦应按此原则掌握。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发放亦要从严控制,一方面要防止竞相攀比,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盲目发展书报刊印刷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注意提高现已形成的书报刊印刷生产力,按照出版物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高质量”的要求,引导企业适时进行技术改造及生产结构调整,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搞好印制服务,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今后,各地新批准的书、报、刊印刷企业,均需报我署备案。


  五、加强印刷管理,制止非法印刷活动。各类印刷企业不得印制反动、淫秽及其他属于政府明令禁止的印刷品,不得印制非法出版物及从事其他非法印刷活动。今后,办理书报刊印制业务,必须持有符合规定的批准原件(不得用复印件),经办人必须将本人的身份证交承印单位查验并予登记,以杜绝伪造、假冒活动。承印单位违反规定承印了非法出版物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法定代表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对未经批准,擅自购置设备,从事书报刊排版,印制业务的以及无证、无照经营者,一经发现要立即取缔,没收所有设备,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如果承印了非法出版物,还应加重处罚。


我们怎么为产品商标取名

公司的名字像人名,在出生之前就取好了,这个名字一般会伴随其一生。而公司的产品则要不断会推陈出新,每推出一个新的产品除了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名称外,还需要一个商标名称与其对应,我们已经观测到一种趋势:“产品名称商标化”,就是将产品名称和该产品的商标名称合而为一。“产品名称商标化”是一种商标使用策略,在一个产品日益被无限细分的市场,企业很容易在该细分的市场造成实际的垄断,这种“产品名称商标化”的策略减少了消费者的识别成本,很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巩固垄断地位,这种策略非常适合针对特殊消费者群体的产品。我们以奶制品市场为例,简略介绍如何给细分的市场产品取商标名字。
奶制品市场竞争激烈,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各企业已经杀成一片红海,致使企业慨叹牛奶卖得比水还便宜,这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各大奶制品生产商只有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创造蓝海才能获取高额的利润。于是从蒙牛开始推出了针对高端人群的高档奶,其后伊利、三元也跟进。同样是高端奶,我国三大巨头各有不同的取名,蒙牛叫“特仑苏”、伊利是“金典”、三元则取名为“极致”。我们分析三巨头的对同一个细分市场的同一个产品的取名从中可以窥视到给产品取商标名,尤其是针对细分市场产品商标取名的精髓。
这三个名称唯有蒙牛的“特仑苏”不好理解,这个词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在现有的词典中也找不到,属于臆造商标。不过通过蒙牛的宣传,我们立刻知道了它的真实含义,“特仑苏”是蒙古语“金牌牛奶的”意思,而“金典”和“极致”就比较容易理解得多,这两个词汇普通的消费者都能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只是“金典”的词义稍微拐个弯,需要猜想是不是“经典”的变造?无论是“特仑苏”、“金典”、“极致”各自的意义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告诉消费者这个牌子的奶都是很好的奶。商标取名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这三个词汇使消费者对三家企业文化有不同的感受,消费者很容易倾向认为蒙牛的名字取得最好,伊利次之,而三元的“极致”则显得有些土,这样仅从商标取名上看蒙牛又胜了一招。

我们再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无论是“特仑苏”、“金典”、“极致”这三个牌子都是针对一个细分的产品,针对的都是高端人群,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都以“很好的意思”作为商标名称,直接或间接向特定的消费群体表明这个牌子的奶是很好的,质量是可靠的。从法律上讲直接表明产品质量的商标名称是受法律是限制的,作为我国奶制品行业的三巨头他们对法律应当是十分清楚,他们为什么要挑战法律红线?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细分的产品不可能一直属于蓝海,也无法预测市场周期有多长,这个产品一经推出市场需要让消费者迅速接受产品,马上取得好的销售成绩,对于这个商标是不是能培育成经久不衰的驰名商标则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因此这个商标必须非常的直白,大胆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我是最好的,赶紧来买吧。由此我们也知道了为什么蒙牛要在其产品上对“特仑苏”特意进行说明,为的是让消费者迅速的理解。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产品商标取名和公司商标取名的区别是:公司商标承载的是“百年老店”的梦想,要的是长久不衰;而产品商标名称承担的是被消费者迅速接受任务,突出的快而不是久,因而即使挑战法律的红线,该商标申请可能被驳回、被撤销在所不辞。所以对于产品商标的取名我们不妨尽量的用直接、间接表明产品的特征、质量、功效等特征的词汇,当然如果能像蒙牛那样通过取名显示企业文化就更好,当然给产品商标取名的方法也适用于产品名称的取名。

作者:王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邮箱:51662241@sohu.com,域名:51662214.com